很多人以為只有「久坐」才會讓脊椎出問題,但其實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習慣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讓椎間盤受壓、脊椎受傷,甚至演變成椎間盤突出、脊椎滑脫、神經壓迫這類慢性病或突發性疼痛。以下幫你整理最常見的高風險動作,一起來看看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掃地
由於掃地會長時間維持「半彎腰」姿勢,腰椎處於「被拉+被壓」的狀態,對體非常容易累積壓力,進而造成椎間盤突出。好在拜科技進步所賜,現代人幾乎家裡都有「掃地機器人」,不僅減輕了家事不均的紛爭,也緩和了家人們腰椎上的負擔。

挪動機車
在大台北地區騎車通勤的上班族應該非常有感,有時候一格停車格都要想辦法擠進兩台機車才有地方停車。一台125空車大約110公斤,後扶手的高度太高不易抬起,加上發力時如果沒有好好繃緊核心,挪機車喬出停車位其實是很容易拉傷腰椎的。如果時常一位難求,還是盡可能的多搭大眾運輸工具吧。

騎自行車
自行車運動在全球越來越盛行,不僅可以增強體能,還能減碳做環保。台北的微笑單車U bike更是讓民眾即使沒有自行車,也能隨租隨停十分方便。但如果想要購買自行車,車架太小或把手太低很容易長時間過度駝背或骨盆過度後傾,脊椎非常容易累積「微創傷」,所以自行車不能只看帥不帥,也要考慮適不適合自己。

彎腰搬東西
彎腰搬東西絕對是脊椎傷害中的第一名,最常見的情境莫過於撿物、搬菜和抱小孩,如果下蹲而直接彎腰撿物,腰椎是直接承受物體+上半身重量的,非常容易拉傷甚至腰椎滑脫。這邊再三提醒想要撿東西請務必蹲下去撿,哪怕只是一瓶水。

開車時坐姿不良
有些人為了伸直雙腳習慣將座椅往後靠讓身體形成「半躺」的姿勢開車。也有些人為了看更清楚前方車況把座椅調的又太過靠前,幾乎胸口都要貼在方向盤上。以上的坐姿不良都會使駕駛人腰部懸空或身體過於前傾,導致腰背持續緊繃。如果長途開車,錯誤的姿勢非常容易讓人越開腰部越不舒服。如果是職業駕駛的朋友,更要注意開車時的坐姿哦!